辰龙献瑞 龙行龘龘——探寻清宫中的龙纹样
2024-02-18 15:55:55 来源: 中国档案报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2024年,甲辰龙年。辰龙,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而神秘的地位。龙的形象,最早见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其中,刻画生动、雕琢精美的碧玉龙最具代表性。至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龙纹备见于铜、玉、瓦、石诸器。明清时期,龙纹的发展已基本完善,无论是从形体还是寓意上都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多出现在服饰、家具、文房四宝、杯盘器皿上。除常见的团龙纹样、蟠龙纹样、海水龙纹样外,还有在春节期间频繁出现的云龙纹样、行龙纹样等。

云龙赐“福” 欣欣家国

云龙纹样,是龙纹与云纹的结合体。该纹给人以龙好似浮游于云间之感,造型洒脱自然,极妙的突出了龙行于天的飞舞感。作为辅助图案的云纹以填空的方式穿插游走在龙的外轮廓周围,主要以“四合如意”状的形态,衬托出龙的威严与灵动。这样的表现效果更加显示出两种纹样和谐共融,也将美感发挥到淋漓尽致。云龙纹样不仅多出现在宫廷服饰上,还会用到皇帝“开笔书福”的丝绢及陈设的器物上。

清代皇帝“开笔书福”始于康熙朝,后被雍正朝沿袭,最终在乾隆朝渐成定例。据清鄂尔泰编《国朝宫史》记载,从每年的腊月初一日起,“皇帝以‘赐福苍生笔’赐书‘福’字,十余福贴各宫”。“十五、六等日,召御前大臣、侍卫至重华宫。二十六、七等日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等至乾清宫,赐‘福’字”。

康熙年间,在“开笔书福”前,会由奏事处把受赐“福”字的王公大臣、内廷翰林等人的名字写在名签上呈进,由皇帝朱笔圈定若干人,分日赏赐。至腊月初一日,内廷传集领赐之人到乾清门阶下等候。懋勤殿太监在重华宫或乾清宫备好笔墨后,康熙帝升座“亲洒宸翰,书福龙笺”。此时,受赐者进至御案前接过,其余依次如仪。如遇外省提督、巡抚传来捷报,康熙帝也会写“福”字颁赐。

到乾隆年间,“开笔书福”与赐“福”仪式越发隆重。如,乾隆十七年(1752)腊月初一日,乾隆帝在动笔前一定要先烧香,然后再到漱芳斋挥毫。写“福”字所用之“纸”,由丝绢制成,以丹砂为底色,上面还绘有金色的云龙纹样。赐“福”时,先由两名太监面对面手持“福”字,受赏大臣则在“福”字下面叩头谢恩,寓意满身是“福”。至嘉庆朝,过年时除赐“福”外,还会赐“龙”“虎”“寿”“喜”等字,来增添节日氛围。

清乾隆 红雕漆云龙纹大碗

在腊月初一日前后,钦天监便开始挑选扫尘吉日上奏皇帝,让其钦定日期。后由内管领带着各宫的太监、宫女进行打扫,并更换相应的年节陈设器物。如红雕漆云龙纹大碗、紫檀三镶海水龙纹如意等。现藏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红雕漆云龙纹大碗,通高7.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9厘米。漆色鲜红纯正,光泽柔和典雅,刀工锋棱清晰有力。该碗以铜为胎,碗内素面鎏金,碗壁以剔黑席纹为地,剔红6条云龙纹为饰,足部有一周回纹。这些“云龙”双目圆睁,双角耸立,张口露齿,须发细长呈卷曲状分束向两边飘飞,五爪、鳞甲层次分明。龙身则蜿蜒盘旋没入云气,极富动感,颇有“龙起东方露锋芒,腾云乘雾镇四方”的气势。

行龙望春 贺岁迎祥

行龙纹样,主要呈现出龙行走的姿态,整个身躯为横向弯曲状,因此被称为“行龙”。该纹样的头部主要以侧面形象为主,整体神态上没有团龙的威严感,反而表现出柔和安逸的状态。行龙纹样的嘴部有一显著特征,那就是张口弧度极大,且伸舌。爪部则与团龙和蟠龙相似,都有着锋利的五趾。整体看来,行龙纹样优雅大方,所以多运用在杯、盘等器皿上。这类器皿尤其会在各种筵宴上使用,彰显皇家地位。

清康熙 黄地暗刻绿龙纹碗

通常,清代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阖家欢聚。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晚,皇帝与后妃女眷共同进膳;正月初一日(元旦)晚,与亲王、皇子、皇孙进膳;择日,与皇太后进膳。内廷称之为“家宴”。

虽为家宴,但等级分明,尊卑有别,要严格遵守礼仪程序进行。《大清会典》记载:在筵宴上,“大燕(宴)桌……御用暨皇后御用……贵妃、妃、嫔贵人前……用翟鸟桌。”十二月三十日晚,在乾清宫家宴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每人一桌。皇帝的大宴桌陈设于地平之上,屏风、宝座之前;皇后的宴桌,设于“御座东,西南向”稍后的位置。御用大宴桌刻有龙纹,故又称为“金龙大宴桌”,桌体较大,“高二尺九寸。长六尺二寸四分,宽五尺六寸”,并配黄缎绣金龙镶宝石桌刷。桌刷即覆盖宴桌的桌套。皇后的“一字金龙宴桌”,桌体稍小,上盖黄缎帏子。妃、嫔的宴桌则陈设于地平之下两侧,“其桌东西向放置,面朝北”。

金龙大宴桌上的膳品摆放非常讲究。据乾隆四十八年(1783)《膳底档》记载,从十二月三十日午时,内务府就开始命人布置。通常桌上会摆八路由精美器皿盛放的膳品。第一路,松棚果罩4座、青白玉盘5个,分别盛放果品和点心;第二、三路,青白玉碗各9个,放冷荤;第四路,雕漆果盒2个、小青白玉碗4个,分别放果脯和蜜饯;第五、六路,青白玉碗各10个,为冷荤;第七、八路,青白玉碗各10个,为热菜。其中,桌上的4座松棚果罩,尤为引人瞩目。铜镀金松棚果罩,高67厘米、直径34厘米,在红漆描金边六边形木质底座上,还放有铜镀金底座,其上装有铜镀金嵌珐琅镶料石透雕护栏及镂空雕刻的二龙戏珠纹支柱。6根支柱雕刻有12条行龙,托起亭阁式的顶部。在顶上,覆盖着用绿色丝线搓成的松枝和向各方探出的6条金龙,造型美观,工艺独特。

待宴桌上的膳品布置好后,皇帝、皇后及妃嫔们所用的餐具也要逐一摆放。皇帝用带有龙纹的金盘、碗、勺、箸;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箸。贵妃以下用“位份碗”(代表等级身份的餐具):贵妃、妃为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酱地蓝龙盘、碗;常在与答应只能用白地五彩云龙碗。

清乾隆 青花五彩龙凤纹碗

至酉时,冷膳、热膳全部摆好。中和韶乐奏起,太监总管请乾隆帝升坐。尽管筵宴菜肴丰盛,品种繁多,但出于礼仪和礼节的约束,与宴者根本不能尽情吃喝,以免失了体面。待所行礼仪完毕后,皇帝离坐,家宴结束。

文中所示文物为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藏 摄影 张静

转自《中国档案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档案馆”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