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凭证价值去哪了?
2021-11-26 08:44:00 来源: 档案与管理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凭证价值去哪了?

  刘东斌

  档案的本质价值是什么?或者说档案的基本价值是什么?或者说档案的主要价值是什么?按照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档案的凭证价值,凭证价值是排在档案基本价值第一位的价值,“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它的这种凭证作用,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1],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2],“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独有的且优于其它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种价值形态,是档案的核心价值”[3],“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作用,是由档案的形成规律及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档案的形成看,它是原始形态的记录品,是当时、当地、当事人留下来的记录,未经任何人改动的原稿和原本,比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可靠性强,是令人信服的证据”。“档案,记录着形成者留下的历史真迹,如手稿、印信、照片、录音、录像等,因此,具有证据作用”[4]。档案的凭证价值之所以是档案的核心价值,是源于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乃是档案的首要的根本属性”,“具有原始性的或具有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5]。可以说,正是档案具有凭证价值而区别于它事物独立存在于世。

  档案馆则以保管档案而存在,其馆藏档案自然应当以凭证价值为主,档案馆的存在和其活动也应当围绕着档案的凭证价值而展开,或者说档案馆的工作应当主要以围绕着档案的凭证价值而展开,也就是档案馆的接收、保管、利用等工作应当主要以围绕着档案的凭证价值而展开。但是,好像从理论研究上看,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凭证价值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档案的文化价值。据对知网检索,以“档案馆+文化价值”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检索到10篇,以“主题”为检索项,检索到541篇。以“档案馆+凭证价值”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检索到0篇,以“主题”为检索项,检索到34篇。而以“档案馆+文化”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检索到793篇,以“主题”为检索项,检索到26075篇。以“档案馆+凭证”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检索到4篇,以“主题”为检索项,检索到71篇。研究档案文化价值的文章是研究档案凭证价值文章的十倍乃至数百倍,可见对档案文化价值之热和钟爱。大都认为:“公共档案馆作为档案文化源,应积极发挥档案资源的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对档案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实施深度开发与利用。”[6]“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依赖于所藏档案的文化价值,一切必须以档案为本。”[7]“档案馆的存在推进了‘档案’这一集合体融入到社会管理活动中,成为社会管理的要素,肯定了档案的文化价值。”[8]“档案的文化价值仍然应作为档案馆收集档案的主要着眼点之一,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多媒体档案等文化特征明显的档案门类,仍是档案馆收集的主要档案门类,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也不能动摇。”[9]“是档案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性质,而不是因为档案馆是法定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才决定了档案具有文化价值”,“档案馆是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主体”。[10]。

  然而,档案实践界却是另一番景象。对于档案馆档案利用的统计项目和实际利用档案的价值却是以档案的凭证价值为主的。档案利用的统计项目分类为经济建设、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及其他(主要是个人利用或利用民生档案),在这些项目中只有宣传教育才可能算作利用档案的文化价值,而“宣传教育”对于大多数档案馆来说实际主要是档案展览,而档案展览所利用的馆藏档案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请参见《为什么馆藏档案不足以支撑档案展览?》)。对于其他的项目可以说基本上都不是利用档案的文化价值,就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学术研究也很难说是利用档案的文化价值(请参见《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吗?》)。而且学术研究利用是档案利用中最少的一部分,据对甘肃省、地、县三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985至1998年的档案利用统计,14年中因学术研究而利用档案的仅占全部利用档案的1.06%。[11]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近些年来民生档案利用成为档案利用的大户,基本上已经占到档案馆利用的70-80%。但是,民生档案利用者利用的并不是档案的文化价值而主要是档案的凭证价值。另一个方面,从报道的典型档案利用案例来看,基本上都是利用档案的凭证价值案例。据对1989-2014年《中国档案年鉴》中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案例统计,其中凭证性利用占71.1%,依据性利用占6.75%,两者合计为77.75%[12]。可以说档案实践界的实际情况与档案理论界的研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对于档案实践界实际情况与档案理论界研究存在的这种反差,不禁要问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凭证价值去哪了?为什么在强调档案与其他事物区别时那么重视其凭证价值而到档案馆时却又将其忽略呢?为什么要对档案馆的档案文化价值那么情有独钟呢?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对档案的基本价值认识错了,还是对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价值认识错了?为什么对档案馆实际利用的档案凭证价值视而不见而要对档案馆利用很少的档案文化价值那么追逐呢?这是舍本逐末还是正本清源呢?档案的基本价值是凭证价值呢还是文化价值?档案是以具有凭证价值而作为独立的事物存在于世?还是以具有文化价值而作为独立的事物存在于世呢?如果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没有了凭证价值或者只有很少的凭证价值而主要是文化价值的话,那么档案馆还是档案馆吗?档案馆的性质是由档案的基本价值或者说档案的主要价值(凭证价值)决定的?还是由档案的文化价值决定的呢?

  参考文献:

  [1]陈兆祦,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1.

  [2]刘国华,李泽锋编著.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14.

  [3]归吉官.对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再认识[J].档案,2011(03):9-12.

  [4]邓绍兴,陈智为.新编档案管理学[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19.

  [5]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88:40-41.

  [6]潘玉民.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J].档案学研究,2010,(01):12-16.

  [7]李财富,郑思聪.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J].档案管理,2016,(01):4-6.

  [8]曹玉.我国档案文化价值体系建设的理性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4,(02):9-12.

  [9]潘积仁.国家档案馆资源建设宏观思考[A].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档案学会七届三次理事会议暨“三个体系”建设高层论坛发言材料汇编[C].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档案学会,2010:9.

  [10]傅荣校,沈玉.论档案文化价值的扩展[J].浙江档案,2001(03):8-10.

  [11]赵海林.高潮何时再现?——1985至1998年甘肃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利用工作综析及展望[J].档案,2000(04):12-14.

  [12]刘东斌.档案馆利用五定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20:30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档案馆”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