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实现新跨越 档案馆库旧貌换新颜
2022-10-14 09:26:40 来源: 中国档案报   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从林海雪原到彩云之南,从草原之乡到南海之滨,从江淮大地到三江之源……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档案馆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拔地而起。

各级各类档案馆,作为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构,既是国家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记忆的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档案事业而言,以档案馆库为主体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记录留存,事关档案资政辅政作用的有效发挥,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更好维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把对档案工作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持续投入,全国档案馆库建设迎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发展质量最好的黄金期。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总建筑面积较2012年末增加125%,总计达1410.8万平方米,一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用房新建改建扩建。

随着档案基本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档案馆库旧貌换新颜,安全保管条件持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更加现代化,档案事业发展的根基筑得更牢、基础夯得更实,正在向着档案强国的目标阔步迈进。

高站位谋划

绘就档案基本建设新蓝图

档案基本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的前提,是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是落实“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的题中之义。

档案馆库作为档案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档案安全的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没有合适的库房,档案保管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各级各类档案馆为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馆库建设。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大多数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仅面积小、条件差,而且有的年久失修,危及档案安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基本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高站位、高起点推动档案馆库迭代升级,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档案工作者和利用者的期待。

为改善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面积不足、保管利用条件较差的状况,增强档案馆抗灾能力,保障国家档案资源安全,促进档案馆事业与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201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档案局印发《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国中西部地区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066家县级综合档案馆的新建、改扩建工作纳入《规划》,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从此驶入“快车道”。

正当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如火如荼地建设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和国家再次就档案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对档案馆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2014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是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建设主体,要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把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消除“无库馆”“危房馆”现象。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完成中央投资的1209个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实施……力争“十三五”时期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全面达标。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建成中央档案馆新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

……

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档案工作者的热切期盼、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需求共同推动着档案馆库建设从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高标准建设

中西部县级档案馆换新颜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一座仿古建筑巍然矗立于县城东北角,醒目的中国红挑檐和屋顶与青砖有机结合,更赋予了该建筑特有的文化底蕴与灵气。这是建成于2018年12月的盐池县档案馆新馆,如今,已成为盐池县标志性建筑之一。

2018年2月建成的江西省崇义县档案馆新馆,建筑呈对称式布局,排列紧凑,流线清晰。展览部分布置在建筑中心区域,两侧分别设置图书馆、活动室等附属空间。动静分区明确,办公与阅览设有单独的出入口,保证了档案馆的高效运转和管理。

视线转向陕西省合阳县,为兼顾功能与布局,县档案馆在新馆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档案馆要同时满足保管、研究、展览、教育、文化传播等功能。在平面布局上,既注意到功能的整合利用,又避免了流线的交叉,在最大程度上方便群众使用。

……

在《规划》的实施下,一座座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档案馆纷纷落成,承载着档案工作者多年梦想与期盼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回首《规划》实施以来的10年,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

按照《规划》,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投资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对于县级人民政府在资金配套上确有困难的,由省、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档案馆建设所需的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无偿提供。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得到了逐步改善,1600余家档案馆长期存在的无馆舍、危房馆、有馆无库、档案保管条件恶劣、因库房狭小档案不能按期进馆等严重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数据显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3亿元,补助建设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1600多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面貌焕然一新,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极大改善。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和生命线,无论是新馆还是旧馆,安全工作都不允许有丝毫放松。档案馆新馆依照标准和规范建设,普遍安装了先进的安防监控、温湿度调控和消防设施,档案安全有了可靠保障,档案保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普遍达到了馆库建设的基本要求,能够满足履行档案法定职责的基本需要。同时,馆库条件的改善为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档案资源结构的优化创造了新的空间,为档案利用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实现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区域协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最基本、最便捷、最高效的档案公共服务,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的结果,是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结果,也是全体档案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高质量推进

中央级档案馆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县级档案馆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中央级档案馆新馆建设也在高质量推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新馆建成开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新馆即将竣工、中央档案馆新馆建设也传来了好消息。

正在一史馆新馆展出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慕名前来参观,在一件件红色档案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今年7月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一周年之际,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西侧,一座雍容大度、气势磅礴的国家级典藏建筑——一史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

外观庄重典雅、恢宏大气,两侧竖立的米黄色洞石纹理细腻,仿佛打开的奏折;外立面的24枚玉玺纹样雕刻和入口处铜门三角六棱窗纹样与一史馆独特的文化气息完美契合。作为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一史馆新馆,成了北京文化新地标,引来一众游客打卡拍照。

2021年7月,一史馆新馆建成开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10层,是一座集档案保管、保护、利用、展示、研究、学术交流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档案馆。

建成开放后,新馆档案资源开放力度大幅提升、档案利用环境明显改善、档案设施设备更加现代化。

馆内电子阅览室设有114个查档机位,相比此前老馆的18个机位有了大幅提升,彻底改变了以往“一座难求”“一机难约”的局面。电子阅览室内设有缩微胶片档案阅读机,满足公众的多样化查档需求。

档案利用区还设有休息大厅、饮水间、饮料售卖机,免费提供物品寄存、轮椅租用、紧急药箱等服务。亮丽清新且富有文化色彩的新中式装饰,以及贴心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为公众营造出舒适安静的档案查阅环境。

站在馆名石前仰望,无论是风格样式、结构外观,还是功能设计、内涵底蕴,这座近10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都全面彰显了明清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明清档案工作者砥砺奋进的昂扬风貌,真切反映了明清档案工作过往十年取得的突出成绩。

南北相望,遥相呼应。在南京,作为集中典藏民国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二史馆,其新馆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史馆新馆项目位于南京市南部新城大校场地块,2014年获准启动立项,2016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核定建筑面积8.8万余平方米。2021年底,二史馆新馆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计划于今年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目标,2025年完成档案搬迁和新馆开馆等工作。

新馆建成后,一座富有民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将成为南京市极富历史特色的地标性“城市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央档案馆新馆建设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国家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推进。

档案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矢志奋斗的步伐永不停歇。新征程上,让我们激扬奋进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夯实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切实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国建设根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档案馆”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